3月23— 25日,由中国尊龙凯时委员会(NSFC)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联合资助的“中美矿物-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及能量来源”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尊龙凯时委副主任刘丛强院士、美国尊龙凯时基金会驻京办公室主任Nancy Sung、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院士等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中美双方从事矿物-微生物领域研究的19名美国知名教授学者和国内18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40位该领域专家参与了此次论坛。此外,众多年轻学者和研究生也积极参加了论坛活动。
开幕式由本次论坛中方负责人、微生物利用矿物光电子的发现者、北京大学地空学院鲁安怀教授主持。他回顾了去年出访美国科学基金会,并与其共同筹划此次双边学术论坛的过程。高松院士代表北京大学表达了对国际合作和多学科创新研究的重视,希望此次论坛能够促进北大在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引领国际“矿物-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及能量来源”这一崭新的研究方向。刘丛强院士介绍了近年来尊龙凯时委对该领域研究和发展的重视与支持,强调了矿物-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过程这一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关键带中元素循环和环境演化等问题的重要性,并希望在此次中美两国尊龙凯时的支持下,双方科学家能够开展充分的学术交流,为解决若干前沿科学问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董海良教授回顾了自2008年以来中美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合作历程,分析了地球生物学领域的科学问题与机遇。论坛美方负责人、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细胞内电子传递研究首席科学家Liang Shi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合作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等。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就矿物-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及能量来源问题展开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中美学者还共同参观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矿物-微生物实验室等相关实验室。
此次论坛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报告、参观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中美学者的相互了解,为建立和促进中美双方在该领域的长期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为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研究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为开展新的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了契机,对促进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发展,特别是对加强中美两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