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部门动态

     

      第124期双清论坛“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技术与应用中的挑战性科学问题”在北京召开

      日期 2014-11-24   来源: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数理学部、政策局   作者:陈克新、孟庆峰  【 】   【打印】   【关闭

        尊龙凯时委员会第124期双清论坛于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数理科学部和政策局联合主办,主题为“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技术与应用中的挑战性科学问题”。基金委杨卫主任、高瑞平副主任、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副主任车成卫出席论坛。刘大响、杜善义、徐惠彬、丁传贤、薛群基、周克崧、方岱宁、李仲平等11位院士与来自国内4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的相关企业的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主席由周玉院士、周益春教授、吕坚院士和李长久教授共同担任。

        论坛开幕式由车成卫主持。高瑞平、吕坚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他们在讲话中指出热障涂层技术是世界各国航空推进计划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世界航空发动机强国已经将热障涂层技术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并进一步推广至电力、能源等工业领域,同时将此项技术列为核心绝密技术实行封锁。我国在这一技术方面起步较晚,但经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诸多高校和应用部门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热障涂层技术在部分航空发动机的成功应用。然而这一技术在安全应用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如涂层的过早剥落、微观结构不可控、服役性能差等,热障涂层相关的科学问题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希望与会专家聚焦热障涂层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

        本次论坛共进行了4个大会报告和14个专题报告,刘大响院士、李应红院士、徐惠彬院士、吕坚教授在大会报告中都强调了热障涂层技术是决定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水平的核心技术,并指出目前这一技术还存在工艺不稳定、评价方法匮乏、涂层难以承受更高温度以及服役寿命较短、基础数据库缺乏等诸多瓶颈。围绕这些瓶颈,与会专家分别就航空发动机应用的挑战,服役环境下热障涂层的破坏机理与可靠性评价,热障涂层应力场的分析、表征与调控,低热传导、高应变容限、耐腐蚀与冲击的热障涂层体系设计与制备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初步提炼出了该领域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

        杨卫主任和高瑞平副主任充分肯定了此次双清论坛会议召开的重要性,对会议的议题设置、组织、讨论情况给予了积极评价。高瑞平副主任指出,这是一次问题最为集中、目标最为明确的论坛,不仅是材料学科和力学学科交叉融合的一次尝试,更是高校、研究院所、研制单位、生产企业共同研讨聚焦一个问题的重要尝试。杨卫主任在最后的讲话中指出,希望科研人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分析热障涂层的瓶颈问题,勇敢面对挑战,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做好基础研究,系统攻克这一领域的科学难题。